事关驾驶自动化技术 科技部发布《指引》

作者:央视新闻 | 发布时间:2025-07-23 | 游览:28

①《指引》强调在交通事故或极端行车环境中,驾驶自动化系统应高度尊重生命,降低对人的伤害;相关算法、模型应清晰记录、随时可查。
②《指引》要求建立风险监测与应急机制,保护数据隐私,并明确不同类型驾驶自动化技术的责任主体和伦理规范要求。

7月23日,科技部官网公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意在防范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过程中的科技伦理风险,推动该领域健康发展。

这份由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文件,遵循以人为本、增进福祉,安全优先、尊重生命,公平公正、避免偏见,知情保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其中特别强调,在面对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或极端行车环境时,应确保驾驶自动化系统能高度尊重生命,积极寻求有效应对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对人的伤害;与驾驶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算法、模型等内容应当被清晰记录、随时可查。

《指引》明确,驾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应设计完善的风险监测与应急机制,确保相关责任主体能够及时发现、干预并控制风险,将潜在威胁降至合理可控的范围内。同时,驾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应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隐私保护机制,严格遵循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去标识化等原则。

《指引》还对不同类型驾驶自动化技术明确了相应的伦理规范要求。具体而言:

先进驾驶辅助阶段是指2级及以下的驾驶自动化,其责任主体通常是人类驾驶员;

有限制阶段的自动驾驶包括3级和4级驾驶自动化,责任主体因具体运行场景而异,用户和自动驾驶系统都可能成为责任主体;

无限制阶段的自动驾驶为5级的驾驶自动化,除非特殊情况下有用户主动介入操作,否则,无限制阶段自动驾驶的责任主体以自动驾驶系统为主。当自动驾驶系统作为责任主体时,应当能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向相关自然人主体或法人主体清晰追责。

《指引》还强调,在发布重大研究成果时,相关主体应坚持客观准确、实事求是,不得编造、传播与驾驶自动化系统实际功能和效果不相符的虚假信息。

此外,在研发、生产、推广等过程中,相关主体应向社会公众明确告知并清晰阐释驾驶自动化产品的功能分级、使用条件、使用方式等注意事项,及时澄清和纠正可能导致公众对驾驶自动化技术产生误解的误导性信息。



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智能驾驶”规范管理

2025年07月23日 15:20

 

来源: 新华社

  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7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驾驶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不仅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对此,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文字实录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有的在售新能源汽车配备了智驾系统,有车企表示,下一代的智驾系统会彻底“解放双手”,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请问公安机关对此有何评论?下一步将如何规范管理?谢谢。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我们了解,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是由系统辅助驾驶人来去执行一些动态驾驶的任务,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脱手脱眼”,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手脱把,两眼不是观察前方,而是低头看手机,甚至是睡觉打盹,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一旦出事,还可能面临着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为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加强车企管理。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杜绝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督促车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强化新用户培训,帮助新用户熟悉掌握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第二,加强法律配套。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法规规章,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的法律属性,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不断提升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可靠性,制定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并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辅助驾驶的操作规范纳入到驾驶人教育培训和考试范围。

  第三,加强宣传提示。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希望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提示,使广大驾驶人清楚认识到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在购车和使用的时候,都应该全面了解、掌握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特性以及启动和关闭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清楚认知辅助驾驶的技术边界,一旦我们“脱手脱眼”,可能面临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谢谢。


    网友评论
    0 / 200
    最新评论